忘忧草是黄花菜还是大白菜 忘忧草和黄花菜是一个品种吗
忘忧草是黄花菜还是大白菜
在春天有一种不起眼的杂草丛,叶片扁平细长,和普通的杂草无区别。但是它开出花来,却非常惊艳,像黄色的百合花一朵一朵,一丛一丛。
它们一般是群生的,看到它的地方就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在城市的绿化区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有的人采来吃,这个就是平时经常吃的黄花菜,它的学名叫萱草,也叫忘忧草。平时说的忘忧草,其实就是黄花菜。
把它晾干,拿到菜市场出售,价格几十元一斤,味道鲜美。
但是这种萱草不开花之前就像野草,在农村也经常看到。看到了也可以把它移栽到家里,年年不用管,自己开花结果。黄花菜也有一个较大的种球,把种球栽在土壤中就可以。它比较耐旱耐涝耐碱性,在南北方都可以种植,它泼辣好养。
当然也可以把它养在家里当做盆栽,不仅开花漂亮,而且味道鲜美。可以炒菜、凉拌、做汤,口味清爽,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消炎利中,明目安神的功效,可以作为生病之后或者产后的调补品。
但是在摘黄花菜的时候要注意,还有一种类似于黄花菜的百合科的植物,和黄花菜形状差不多,它的花色稍微呈橘黄色,有点儿近似于红色的。这个品种是带有毒性的,有观赏性的萱草,这种是不能吃的。
纯正能吃的黄花菜,花朵通体嫩黄色,比较瘦长,花瓣比较窄,这种是可以食用的。如果是偏橘红色的黄花菜就不要食用了。
夏天萱草集体开放,一片黄色的大花。一般都是采它的花苞。一般在凌晨四五点钟,去采摘黄花菜,到见到太阳光七八点钟时花儿就开放了。采摘者就回来,加工这些黄花菜的花苞了。黄花菜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物质,是一种有毒性的物质,能刺激肠胃和呼吸系统。但经过焯水后再食用,就没有危险了。
如果家里想养一盆儿忘忧草,春天挖上几个种球埋下去,到初夏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漂亮的忘忧草花了。当然了,也可以摘花来吃,营养丰富,口味清爽,回味无穷,常吃常健康。
田间“1种”杂草,被称“忘忧草”,吃花一千朵,健康无烦恼,田间不起眼的“杂草”,却是大名鼎鼎的“忘忧草”,花朵好吃极了。
忘忧草和黄花菜是一个品种吗
前几天二妹子去齐岳山爷爷家去玩耍,看见他们家厨房的菜篮子里装着满满一篮子花朵 于是好奇的走进一看,原来是野生黄花(说是黄花,其实是红色的),于是就问了一下叔叔家的妹妹,摘野黄花干嘛?(在二妹子的记忆里这种红色的野黄花是不能吃的)。妹妹说吃啊!当时我很惊讶,这个能吃吗?小时候我们也经常摘野黄花回家做菜吃,但我记得它是黄色的,而不是红色。到饭点了,中午妹妹把野黄花菜和辣椒一起炒了,二妹子抱着怀疑的态度尝了一点,还别说,真的很香,就是比家黄花有一点不同,二妹子也说不上来,可能是野生纯天然的原因吧。
△野生黄花菜带红色的,但也有不是红色的
说起黄花菜大家都不会陌生,有的地方叫金针菜、萱草、忘忧草、宜男花等,在农村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种植,都很受人们爱戴。黄花菜花蕾色泽鲜艳,肉质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管是炒食还是煲汤,亦或是干制都是佳品。所以黄花菜与木耳、香菇和玉兰片称为干菜的“四大金刚”。
我们都知道野生黄花菜一般到霜冻的季节地上部分不耐霜冻,遇霜则枯死。这主要是根它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人工栽培的亦是如此。
一、生长环境影响
1、受温度影响
地下短缩茎和肉质根耐寒性极强,在气温降到-1O℃地区仍可安全越冬,当旬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幼苗开始出土,叶丛生长最适温度为10~20℃。
2、对土壤适应性及强
黄花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耐旱、耐瘠薄,山坡、平地、地埂、地边、梯田及丘陵山区均可种植,从酸性的红、黄壤到碱性的石灰性土壤都能生长。
3、耐旱不耐积水
黄花菜虽耐旱能力强,但抽薹期需水量大,特别是采蕾期需水量更大,此期若干旱缺水,导致幼蕾变黄、脱落而减产,因此花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忌土壤积水,应注意排水防涝。
4、喜光
黄花菜喜光,对光照适应的范围较广,强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有利于营养的积累,对弱光也能适应,但产量会受到影响。
△这种就是人工种植的黄花菜,颜色很正,当然这和品种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栽培品种
我们在人工栽培黄花菜时,要以地方品种为主,其品种有早熟、中熟、迟熟三种类型。早熟品种有四月花、清早花、早茶山条子花等;中熟品种有矮箭中期花、猛子花、冲里花、白花等;迟熟品种有倒箭花、细叶子花、中秋花等。目前市场上种植比较成功的品种主要有:猛子花、冲里花、白花、荆州花、通川早黄花菜等。
三、栽培要点
1.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黄花菜栽培季节从花蕾采收结束到下年发春苗前均可移栽,但以花蕾采收完毕分株移栽最好。
秋季栽培: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分株移栽,这一时期地温高,生根不发芽,菜苗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移栽后,较快地适应异地环境,次春不缓苗。
春季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分株移栽,栽后缓苗早,分蘖快,生长旺,可提早进入采收期,但当年产量不高。
2.选好种苗
黄花菜主要采取分株繁殖生产种苗,而不采用种子繁殖。因为种子繁殖前两年不开花,直到第四年才形成正常产量,而且种子繁殖还导致种性退化。 选种前先进行考察,在采收花蕾时,对种苗进行实地考察,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种纯度高的田块作为分株繁殖的对象。挖出种苗时,应抖去泥土,抠出母株,将老叶老根去除,将带新芽的根分开,每株带一新芽,每株种苗长约10厘米。
3.整地施底肥
黄花菜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为获得高产,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由于黄花菜根系发达、入土深,移栽前要深翻30厘米左右,结合翻地,每亩铺施土杂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或磷酸二铵50千克,钾肥15~25千克。翻耕后耙细整平,做到上虚下实。
4.移栽及方法
分为春栽和秋栽,但以秋栽为好。秋栽宜在9月中旬进行,春栽在3月下旬最为适宜。黄花菜生长时间长,一般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厘米,窄行35厘米,穴距35厘米,采用三角形或对栽法,每穴3~4株为宜。移栽时要注意深度,一般10~15厘米较好,过深则分蘖缓慢,盛收期延迟;过浅则苗小苗弱,产量不高,秋栽比春栽适当深些。栽后及时浇定根水,并用草木灰盖蔸。
△分兜栽培黄花菜
四、田间管理
1、科学追肥
在黄花菜的一个生育周期内,要合理追施苗肥、薹肥、保蕾肥和冬肥。
①苗肥:定植成活后或春季萌发时,每亩施腐熟人粪尿200~300千克和氯化钾8~19千克混合水淋浇,促进种苗或春苗健壮生长。黄花菜抽薹期是从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需肥较多,应重施薹肥。
②薹肥:可在黄花菜抽薹前7~10天,结合中耕每亩施尿素20~30千克和氯化钾5千克,在土壤湿润条件下开穴深施后覆土,以促进抽薹整齐、粗壮。
③保蕾肥:为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在采摘前20天补施保蕾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或叶面喷施绿芬威稀释液60千克,采摘前15天停止追肥。
④冬肥:黄花菜采收结束后直到霜降是冬苗的生长期,冬苗的健壮生长对加速株丛的形成和增加翌年抽薹和花蕾数都有直接关系,因此采收结束后,要施一次冬苗肥。一般每亩施猪、牛粪2000千克左右,可在丛间或行间距株丛13厘米处开宽18厘米、深15厘米沟深施。
2、合理排灌
黄花菜耐旱,但在花期不能缺水。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可在花期浇水2~3次。黄花菜不耐涝,若遇暴雨或田间有积水,应及时排涝。
3、中耕培土
中耕具有疏松土壤、增强透性、提温保湿、消灭杂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的作用。同时黄花菜根系由短缩茎节自下而上发出的,发根部位逐年上移,培土利于护根。黄花菜每年生长期间应中耕3次。第一次在春季发芽以后进行。中耕要结合追肥,疏松土壤,翻埋肥料,以促进幼苗的旺盛生长。第二次在黄花菜采完以后进行,此次疏松主要是铲除杂草,疏松土壤。第三次应在割叶后进行,主要是壅土,以保证根系能安全越冬。
△含苞待放的黄花菜,一般达到采收标准的花蕾呈浅黄色,黄花瓣纵沟明显,花嘴未裂。
五、病虫害防治
由于黄花菜的食用部位是花蕾,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力争少用药,忌采花蕾喷药,采花前10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黄花菜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叶斑病和锈病。
△防治措施:收获后及时清除烧毁病残物,以减少菌源。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或地表温度过高。也可用药物防治。
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和蛴螬。
一般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加水40千克,或用啶虫脒、吡虫啉喷雾,可以有效防治蚜虫。5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拌细沙土30千克,随中耕翻入土壤中,可有效杀死地下蛴螬。
好了,关于野生与人工栽培于黄花菜的区别及栽培技术要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关于“黄花菜”相关内容请在头条上搜索即可,如今头条内容非常丰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搜不到的哦!比如“野生黄花菜是否有毒”只要输入这几个字,就可以了。快来试一下吧。
#头条搜索#
#推荐头条搜索 赢千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