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为上、精益求精、诚信经营、阳光同行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福建属于穷省还是富省 经济增长超735倍位居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3-02-07 10:50 来源:台祐百科

枫语作为一个福建人,一直感觉福建是个特殊的存在,去到外地人家说福建有钱,大部分福建人自己不认为。

因为在东南沿海的省份GDP排名,福建是最差的那一个。

福建一看旁边俩邻居,广东经济常年第一,浙江民富公认第一,仿佛是两座大山,压迫感一下就上来了,福建显得暗淡许多。

再对比省内城市排名就不是一个段位,并非福建的城市不给力,而是广州、深圳、杭州都太过强大。还有城市圈,浙江纳入长三角无人不知,广东的珠三角无人不晓,福建的闽南金三角,咦~可能只有我们福建人自己知道。

不过扭头看看身后的江西,瞬间就没那么难受,可能还会感叹一句,原来自己还挺强,而再往远了看一看,咦~原来自己这么厉害。

虽然福建人自己常说:福建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别人说:福建不怎么样。

好像大部分福建人就会跳出来说:那是你们对福建的了解太少。

其实,福建的综合实力不比广东和浙江差,先看两组数据,全国省份人均GDP,福建排名第四,领先于两位强邻居。

2021年的全国百强市,虽然福建只有8个城市入围,但福建一共才9个城市,百强市占比仅次于江苏,排名全国第二。

福建富不富裕一目了然,所以福建和广东、浙江确实是一个梯队的强省。

可能有人认为,福建属于东南沿海地区,天时、地利发展的好理所应当,但只有福建人自己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所以今天的福建人变得沉稳、低调。

福建先天条件不利

有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这句话并不夸张,大约1580万的福建华人遍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

为何福建人热衷于出海?其实,这是一种无奈。

福建的地形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而且许多山与山之间互不相通,这样的地理特点决定早期的福建人就算想种地也没地种。

迫于无奈,福建人选择出海去讨生活,这是一个可以让自己乃至整个家庭吃饱饭,脱离贫穷的方式,甚至有机会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当时,很多福建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凑够路费,冒着生命危险踏上那条自己也不知道结局的路,哪怕是背井离乡,哪怕是露宿街头,也要拼一拼。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就是那时期福建人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福建蜕变

改革开放之前的福建,毫无疑问就一个字——穷。

当时发展中心不在沿海,另外福建还承担着更重要的国防责任,所以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各种发展规划,基本上和福建没啥关系。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东南沿海成为重点发展对象,福建才开始飞速发展。

当时福建的基础条件是真的很一般,全国省份GDP排名23,人均是第24,但如今的福建GDP排第七,人均更是第四,改革开放这四十几年,经济增长超735倍,全国排名第一。

福建华侨回报祖国

福建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国家的政策和福建人民自身的努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不得不提爱国华侨。

就前期出海打拼的这群福建人宗族意识强,海外经商成功的人喜欢叫来亲戚朋友一起抱团发展,壮大事业,有些家族在海外富可敌国,社会地位也很高。

当时改革开放,海外华侨纷纷响应,这些海外功成名就的福建人,回到福建投资建厂,投资建设和自己的家乡携手共同发展。

例如:当年靠卖糖成为马来西亚首富、东南亚首富、华人首富,他就是人称“酒店大王”“亚洲糖王”誉海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祖籍中国福建。

据悉,郭鹤年家族自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以来,已在国内投资超过60亿美元,其家族产业包括金龙鱼、香格里拉酒店等等。

郭鹤年曾经说过:“花大笔钱不要紧,我存1亿多美金在盘谷银行,就是等这种(回报祖国的)机会。”

福建华侨,为祖国、为福建做出的贡献数不胜数,枫叶读书时,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全是海外爱国华侨出资建设的。

四十几年飞速发展

而除了海外同胞,当地的福建人做生意也是精明能干,福建人还有一个特点很团结,经常做生意做到一个行业龙头,比如晋江的鞋产业。

从新中国成立前福建的闭塞交通,有“闽道更比蜀道难”之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现在的福建完全是一个崭新的福建,要经济有经济,要环境有环境,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缺陷已经无法阻挡福建的崛起之路。

反而让福建的每一个城市拥有了“高颜值”、“高质量”的发展路线,而福建的发展还远不止于此,当对岸的家人回到祖国的怀抱之时,福建的潜力才会真正得到释放。

福建的经历堪称一部励志电影,改革开放前的辛酸和困难,现在名列前茅的经济和发展,中间的跨度之大在全国仅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