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为上、精益求精、诚信经营、阳光同行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为什么人人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的特点和爱好

发布时间:2023-02-06 13:45 来源:台祐百科


大熊猫,800多万年历史的物种,举世喜爱的中国国宝。走到世界舞台亮相,每每刮起一阵“大熊猫旋风”,如国际巨星一般受到追捧。这些憨态可掬的“圆滚滚”,甚至享有最萌“外交官”之誉。那么,大熊猫到底是哪里吸引了大家?为什么人人都爱大熊猫?

◆憨态可掬的“萌物”

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身体、自带喜感的黑眼圈儿、随时一脸呆萌的神情……大熊猫凭借憨态可掬的身形和与生俱来的“萌态”,在全世界圈粉无数。

大熊猫能够萌动古今中外,其实是有原因的。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仑兹曾经在1949年提出了一个假说,他认为幼小动物的种种体貌特征,会引发成年动物的护幼行为。而这些所谓的“幼稚特征”其实就是动物的“可爱特征”,包括大脑袋、大眼睛、短鼻子、圆身体等。动画设计师们最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特征,纵观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动画形象,基本都具备这些“可爱特征”。

除了动画设计师,洛仑兹的假说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动物学家和行为学家的证实。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偏爱“幼稚特征”的现象是跨民族、跨文化的,甚至跨越了物种。

“幼稚特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类会喜欢大熊猫。众所周知,人类天生就喜欢小孩子,特别是那种活泼可爱的,除了小孩子,人类还对一切长得具有小孩特征的事物具有好感。大熊猫的形象就完全具备这些特征,尤其是大熊猫幼崽,圆滚滚、胖乎乎、大“眼睛”、无辜眼神、三头身、小短腿、内八字……无一不让人爱心爆棚。即便是成年了,大熊猫仍然长着一副“娃娃脸”,丝毫不影响人类对它们的喜爱。

除了形象跟人类小孩相似之外,大熊猫的行为也跟人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我们在参观大熊猫基地或者是通过网络观看大熊猫视频的时候会发现,大熊猫幼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跟人类婴幼儿几乎一致,比如:用奶瓶喝奶、在摇篮里睡觉、骑木马、玩玩具、伸手求抱抱、摆手、站立等。除此之外,也有科学家认为,大熊猫是坐着吃东西的,用它们的爪子和“伪拇指”,相当于改良版的手腕来抓住食物,这跟人类吃东西的情况非常相像。

◆最具审美价值的动物

大熊猫没有孔雀惊艳、没有长颈鹿独特、没有鸟儿们斑斓的色彩,只有如球形般的身体和黑白两色的毛发,但却是地球上最符合人类审美的动物,深受全世界男女老幼的喜爱。

首先,从中国人的审美来看,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偏爱黑白,经过千年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文化。大熊猫黑白分明,正好契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其次,从世界美学的角度来讲,黑白色给人以简洁、单纯的审美感受和视觉享受。黑白搭配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奉为经典。所以,黑白两色的大熊猫很容易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同时,黑白两色如何搭配也是一门学问,大熊猫身上黑白色的分配和所占比例从美学和视觉上来看也是最佳的。大熊猫的头和身躯是白色,四肢、肩膀、眼眶和耳朵都是黑色,这样的色彩分配看起来会让人感觉舒服。

最后,大熊猫圆滚滚的球形身形(圆圆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和圆圆的屁股)也是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的。球形,在几何学上代表着完美曲面,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所以,人们对圆滚滚的大熊猫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

◆性格温顺的“和平使者”

有一首关于大熊猫的诗写道:“年龄赛盘古,举止犹天真,结庐在岷山,五洲慕憨容”。大熊猫憨憨的模样总是给人们一种温顺可亲近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大熊猫作为“和平使者”和“最萌外交官”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原因。

有着温和性格的大熊猫,早在中国古代就被视为和平友好的象征。大熊猫专家张志和曾经这样评价大熊猫:从古至今,熊猫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勇敢、正直、平和、忠厚的形象,它充分体现了“和”的精神。而这种“和”的精神正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与17个国家、22个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共有58只大熊猫在外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同时,这些大熊猫也担任着中国“和平外交使者”一职,架起了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和友好的声音。

◆进化史上的赢家

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用在大熊猫身上最合适不过。人们对大熊猫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它们呆萌可爱的形象上面,但是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来讲,大熊猫是一个赢家,它们走过800万年存活至今,具备极高的生存智慧。

在8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大熊猫做出的最大的改变就是食性的转变,为了熬过第四纪大冰期,大熊猫由食肉动物变成了只吃竹子的素食主义者。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既坚硬,营养价值又不高的竹子?这其实是大熊猫的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因为当时的竹子分布广泛、生长茂盛,而且很少有其他动物以竹为食;另一方面在竹林中也有利于隐藏,从而避开大型动物的攻击。

大熊猫在800万年的演化进程中具备超强的生存能力,能够顺势而变,这一优势在当今送出国门的熊猫“大使”们的身上也得以体现。它们不仅勇敢地跨出国门,而且还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环境中,无论是北半球的美国、芬兰、泰国,还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面对各种不同的的气候、饮食习惯和语言,大熊猫适应起来都毫无压力。

对于大熊猫进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超强生存能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表示:我们人类也应该向大熊猫学习,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顺应时代,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来源|《看熊猫》杂志 作者|谨阳 图片|沈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