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为上、精益求精、诚信经营、阳光同行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中国经济2023年开始面临挑战 营商环境民企信心贫富差距

发布时间:2023-02-04 22:00 来源:台祐百科

2023年春节伊始,各地政府第一件事就是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各地民众都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在疫情逐渐散去后,都认为2023年是“休养生息”之年,是必须发展经济多赚钱的翻身之年。

01 宏观经济加快复苏,机构纷纷调高增速预期

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GDP达到了121.02万亿,实际增长率3%。2023年31省份GDP预测增速均在4%至9.5%之间,毕马威预期中国2023年有望实现5.2%的经济增长。

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2.7%上调至2.9%,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由4.7%上调至5.2%;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由1.1%上调至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主要经济体实际GDP预测

毕马威:全球主要经济体实际GDP预测

02 复苏动能依然偏弱,经济面临四大风险

2023年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动能依然偏弱,经济复苏主要面临四方面的风险。

首先,投资方面的项目国企主导比重加大,投资领域偏向于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益偏低。

第二,三年艰难疫情后很多企业和民众负债累累,信心偏弱,未来预期不稳导致消费偏弱,亟待稳信心、稳预期拉动经济复苏。

第三,全球经济持续放缓面临滞涨的局面,外需不断走弱,对我国出口形成较大的下行压力。外需风险主要依靠全球经济环境,更多取决于国际社会而不是我们。

第四,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可能带来多轮疫情反弹,对经济冲击风险依然较大。

03 用“三驾马车”分析转型路径

我们按照核算经济常用的三驾马车模式来分析:GDP=投资+消费+净出口(出口-进口)。

2022年,实际增长率3%。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1%、32.8%、17.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2021年,实际增长率8.1%。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

值得警惕的是,一年之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了15.3个百分点(65.4%-50.1%),拉动经济增长能力下降了3.8个百分点(5.3%-1.5%)。在投资效益逐年变低、外需明显衰退的大背景下,消费的压舱石作用比往常更为突出。

国家统计局:“三驾马车”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从投资上,我国的大手笔投资,基本都由政府和国企主导,目前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都已经完成,剩余的项目投资效益总体不高,对经济带动不强。同时,地方政府债务严重,城投债信仰逐渐打破(遵义道桥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地方政府也没有多少能力进行投资。投资拉动经济这方面,仍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能投资、敢投资、愿意投资,依靠民营企业激活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出口这方面,是三方面中压力最大的一方面,更多的取决于国际社会而不是我们。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报告指出,2022年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俄乌战争、高通货膨胀、美元加息等影响下遭受重创,2023年将继续承压。今年海外需求将整体趋弱,出口增速延续下跌。

经合组织:全球经济2023年增长2,2%

要让中国的经济有所起色,最终能靠的还是国内消费。但三年以来民众消费锐减、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滑以及未来预期减弱等因素,居民实际消费持续低迷。那有没有办法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当然有!

04 经济转型的出路在哪里?

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从投资、外贸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消费驱动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

第一,改善营商环境,让民企、外企享受平等待遇

目前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已刻不容缓,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让国企、民企、外企享受同等市场主体待遇,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终将形成。

国家发改委:打压民营经济毫无根据

第二,依靠民企推动复苏,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必须依靠民营企业。最近网络上出现了“打压民营经济”的不当言论。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关键也在于民营企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让普通人有能力消费,核心也在于民营企业。

只有恢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才能推动经济复苏。

民营企业具备明显的“56789”特征

第三,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升民众消费能力

2022年中国人均GDP已达1.27万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GDP分配偏向政府和企业,劳动报酬在经济成果中的分配比例远远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普通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收入去消费。只有提高劳动者的分配占比,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中国才不会陷入“拉美化陷阱”,我们的经济才有光明的前景。

世界主要经济体劳动者收入在GDP分配中的比重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生产不足而在消费无力。在经济成果分配时,提高劳动者的分配占比,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这是我们提振消费唯一正确的路径。

2023年,夺回失去的三年,一切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关注或转发收藏一下吧,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