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为上、精益求精、诚信经营、阳光同行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滴滴上市事件处理结果 美国退市赴香港上市

发布时间:2023-02-03 09:30 来源:台祐百科

2021年12月3日,距离滴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不足200天,滴滴在官方微博宣布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换言之,滴滴将不会在美国进行任何融资回到香港继续融资。

这则消息无疑是今天财经界最大的新闻,从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对滴滴出行APP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起,该起事件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先来回顾下滴滴这半年来遭遇的重大事件。

2021年7月1日(纽约当地时间6月3日),滴滴悄无声息地登录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滴滴总共发行了3.168亿张存托凭证,发行价为14美元,总共获得融资金额44亿美元。上市当天滴滴股价几乎没有怎么变化,上涨1%、收盘于14.14美元。

第二个交易日滴滴股价迎来爆发,收盘时上涨了15.98%,不过这也是滴滴在美股最后的疯狂了。

7月2日,国家网信办宣布对滴滴启动安全审查;7月4日网信办下架了滴滴出行APP;7月9日滴滴的其它29款APP被下架;7月16日七部门进入滴滴进行安全审查。监管部门的动作雷厉风行,滴滴的股价则一路下滑,到了7月26日跌至7.16美元,几乎只有发行价的一半。

之后监管部门没再公布进一步的信息,滴滴方面也没有做出过多的回应。网约车市场则经历着一番动荡。看到滴滴APP被下架、新用户无法注册的其它平台纷纷行动起来,广告、优惠补贴纷至沓来,势要将滴滴留下的网约车市场瓜分干净。

当然,具体效果比较一般,滴滴凭借着前期建立起来的优势依然坐稳市场占有率头把交椅的位置。市场应该也是在等进一步对于滴滴的进一步处理过程。

如果滴滴真的被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比如禁止在国内使用,那么受到影响最大的除了滴滴创始人程维等一众高管外,滴滴背后的资本也将损失惨重。

从滴滴的招股说明书及相关融资资料可以看出,滴滴背后的股东来头都不小。创始人程维持有6.3%的股份、另外一位董事柳青持有1.6%的股份。

剩下的大股东中持股比例最多的是日本软银集团,持有20.1%的股份,顺便提一句,软银也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持股数量排在软银之后的是优步,11.9%的持股是当时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业务时付出的对价;持股第三多的是腾讯,其实阿里巴巴也持有滴滴不少股份,只是没有达到5%的披露标准。

你以为滴滴上市前的股东就只有这些大佬了吗?其实远远不止,滴滴上市前经过了20多轮融资,这应该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融资轮数记录了,拥有顶尖投行工作经营的滴滴董事柳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纵观当年给滴滴投钱的风投情况可以发现滴滴背后的股东纷繁复杂,既有外资企业又有民营资本还有不少国资背景股东。

外资中除了前两大股东软银和优步外丰田汽车、苹果公司、淡马锡公司等均是大碗级公司。

民营资本由腾讯和阿里领衔,金沙江创投、高瓴资本可都是国内响当当的私募股权基金。

国有资本里的大碗也不少,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保利、中邮、中信等,篇幅原因不多说了。

滴滴退出美股会产生多大的损失呢?

这次退市属于滴滴主动退市,因此必须和持有滴滴股票的散户股东达成协议。滴滴当时的发行价为14美元,总共融到资金44亿美元、发行了3.168亿张存托凭证。那么这次退市至少要花钱把这3.168亿张存托凭证买回来。

如果按照原价买的话得花44亿美元,这样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亏损。但大家要知道融资获得的44亿美元并不是都进了滴滴的银行账户,其中有一部分作为发行费用支付给了券商。再加上此前为发行新股支出的诸如路演等费用,即使按照原价赎回滴滴也是亏钱的。

原价赎回是最省钱的方式但几乎不可能达成。美国投资者可不是什么善茬,当时滴滴被网信办处理时就已经有人要求滴滴承担损失赔偿了。现在滴滴主动退市,美国投资者更加不会放过,怎么也得要留下点真金白银。

大家还记得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事情吗?当时瑞幸和美国sec达成了民事赔偿协议,总计赔偿金额为1.8亿美元,看着好像不多。这是因为瑞幸其实并没有真正退市,只是从纳斯达克摘牌了,其实瑞幸依然活跃在美国资本市场,只是在粉单市场而已(类似中国的三板市场)。

换言之,投资者拿着的瑞幸股票还是可以交易的,并不是废纸,这1.8亿美元纯属额外的赔钱。

滴滴的情况明显不同,他的退市大概率是真正的退市,也就是退出美国资本市场。因此,和瑞幸还有所不同,美国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得还给滴滴。那么到底以什么样的价格还就不像滴滴当时卖股票给美国投资者那样了,双方需要协商,美国投资者狮子大开口也是有可能的。

不论怎么说,滴滴退出美股势必要付出一笔不小的支出了。不过,幸运的是滴滴将启动在港股的上市融资,这说明滴滴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至少没有那么敏感。在香港市场上市照样能够融到一笔钱,可以用来支付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的成本。

另外一方面,滴滴既然将启动赴港上市则必然是经过监管部门点头同意的。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公司经过整改后将能正常运营,APP重新上架应该也不遥远,至于罚款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事了。这样的结局对于滴滴来说应该是最好的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