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犯罪了吗 国家为什么不动柳传志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有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真的,人们会把传言当做既定事实来看待。这种事情还不在少数。
最近想到了柳传志,如今他的形象已经不是德高望重的民营企业家,而是人人喊打的“卖国贼”。在某些人群体里,柳传志的这个形象好像变成了既定事实,一提起他的名字就会想到他“侵吞国有资产”的事情。
柳传志
在人们眼中柳传志已经是有罪之身,但搜遍整个网络找不到法院对柳传志的有罪判决,也没看到任何公权力机构对柳传志进行批判。那么柳传志的罪名从哪里来的呢?
这还要从2021年底司马南对柳传志宣判开始。当时司马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柳传志发起了攻击,前前后后做了几十个视频来炮轰柳传志。其中主要内容是说柳传志侵吞国有资产、通敌国外势力等等。
刚开始民众还只是半信半疑,看司马南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后来司马南的攻势越来越激烈,言之凿凿的表示自己有确切的证据,并交给了有关部门。
一般来讲,一个公众人物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所说的话为真,人们普遍会选择相信,毕竟公众人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公信力。司马南这一番表演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把他的质疑当成了结论。于是人们从“质疑柳传志侵吞国有资产”变为“柳传志侵吞国有资产”,把一种质疑当成了结论。
后来人们口口相传,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会被“柳传志、侵吞国有资产”这样的标签绑定,久而久之就在脑海里形成牢固的印象,认为柳传志侵吞国有资产成为既定事实,是经过国家审判过的。
实际上这是一场闹剧,一场为了收割流量而炒作的闹剧,利用民间的道德法庭直接把柳传志宣判了。只是这样的宣判没有真凭实据,更没有法律效力。
对此有人提出了疑问,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国家早晚会审判柳传志。有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群众实际上是睁眼瞎,睁着眼睛也看不清事实。只要在国家没抓捕柳传志并对他进行审判之前,就不能说他有罪。况且国家为什么要抓柳传志?
如今这种扣帽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动不动就私设道德法庭对名人、企业家进行审判,给他们安插上各种罪名。
先不说他们是否有罪,即便有罪也需要正规的公权力机构进行审判,根据正规的法律流程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定夺,而不是靠民粹头子在网络上给他人随便定罪。
对于柳传志有没有侵吞国家资产这件事,有关部门难道不如司马南看得明白?
这种混淆视听的事情必须停止,同时要对始作俑者给予严厉的惩罚。否则人人都可以私设道德法庭对他人泼脏水,如此这般,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
如果你坚持认为柳传志有罪,请问谁给他定得罪,犯的什么罪?